所在位置: 首页 > 非遗数据库 > 非遗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级别:县级

        旧时,望江就有制作石雕的传统,民间有不少石雕艺人以石雕为生,技术出众,手艺精湛。石雕常见于牌坊、学堂、祠堂、墓葬等,分阴刻和阳刻两种,浮雕作品多见,与木雕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这一技艺正逐步流失,急需保护。......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级别:县级

        望江县境处于丘陵地区,古代就有种茶史,唐代学者罗隐,隐居香茗山时,就有“海门茗坞”的诗句,民间还有香茗贡茶的传说,解放后,望江县开始广泛种植茶叶,茶园发展很快,香茗山朝阳庵林场发展更是迅速,还开设了茶叶生产专业课程,使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70 年香茗山茶叶产量达到 1.7 万斤,加上后来红星茶、祈雨山茶在全省打出了品牌,优质茶叶产量持续增加,......

项目类别:传统戏曲
项目级别:市级

        “龙腔”是望江县黄梅戏唱腔的统称,是黄梅戏最具特色的传统唱腔之一。龙腔在望江县本地传至今日已是第五代。据考证,“龙腔”最早起源于清同治年间,可追溯到黄梅戏鼻祖蔡仲贤,形成于民国37年民间艺人龙昆玉组建“昆玉佬戏班”时期,代表人物是龙昆玉、龙甲炳父子俩。其韵白使用安庆官话、小白则使用望江本地方言土语,亲切易懂。唱腔优美动人,板式节奏灵活,......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项目级别:县级

        望江县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或逢重大喜庆节日,都有玩龙灯的习俗。 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分硬龙、软龙。硬龙是请本地扎匠(篾匠)扎,软龙一般是从外地订购。龙的长度节数不等,短的为七节,一般为九节,最长为十三节,也有罕见的三、六节短龙。龙眼原来为点燃的蜡烛,后改为灯泡。龙头贴金镶银,龙身以纱绸裱糊,以黄、红为主色调,舞动......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项目级别:县级

        十番锣鼓,又名“十样景”“十不闲”等,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汉族民间吹打乐,望江人称“十番锣”、“打十番”。乐器由鼓、大铙钹、小铙钹、大锣、小锣、唢呐、笛、等组成。根据其所用乐器的不同,可分为“清音锣鼓”和“吹打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音锣鼓”;兼用唢呐、笛子合奏的称“吹打锣鼓”,再加入牙板、堂鼓的,叫“戏乐......

项目类别:曲艺
项目级别:县级

        望江打鼓书,俗称:“说书”,基本是一个男人独自演唱,以竹架支鼓,鼓小而扁,两面可击。左手夹板,右手击鼓,边夹板边击鼓,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演唱者唱一段说一段,还伴有各种的动作表情。节奏的变化、韵调的调整、音量的控制都是根据情节的需要而灵活掌握。说唱过程中主要以鼓板敲击做节奏,一般都是鼓用于前奏和间奏,板主要用于打击说唱时的节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末页
  • 8 页 / 44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