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艺术在科学发展中绽放“容颜”
【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07月09日18时18分 来源: 中安旅游网
【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07月09日18时18分 来源: 中安旅游网
中安旅游网讯(通讯员:李结旺)望江挑花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其作品古朴清丽,典雅大方,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具有浓郁的徽文化韵味。望江挑花有着三进人民大会堂的辉煌历史,2006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望江挑花已濒临于断代,甚至完全失传的边缘。为了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该县于2006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抽调专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3月,又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望江挑花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工作。
走访挑花艺人,收集整理资料。对全县民间挑花艺人进行一次全面的走访,收集民间挑花工艺品,整理挑花技艺和图案。在普查的基础上,完成文字记录、图像、声像资料的整理、录音和拍摄工作,按统一质量要求完成所有资料的数字化制作转化及录入数据库工作。
编纂挑花用书,举办挑花培训。 将收集整理的资料编纂成书,系统地介绍挑花工艺;每年组织一批20至30岁的女性进行培训,培养继承人。
建立生产基地,生产挑花制品。 县委县政府将大力扶持,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一批挑花工艺厂(公司),生产一批有代表性的望江挑花工艺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建立挑花陈列展示厅,收藏宣传望江挑花。 争取立项建设望江挑花传习所和望江挑花工艺博物馆,展示和宣传挑花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收藏和展示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和艺术成就。
确立一批望江挑花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其生命力。通过以点带面,积极探索,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传中发展。对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使之后继有人。
编辑: 程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