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保护传承 > 传承人

省级望江挑花传承人帅根元

发布时间:2015-09-14 17:28 来源:未知  编辑:望江挑花  浏览次数:    [ ]
建国后望江挑花传人 帅根元自传 帅根元,祖居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望马楼村,帅家下屋人,1930年六月生,毕业于望江中学,就读经馆两年,1950年参加地整队,后转为农村工作队,担任
  

建国后“望江挑花”传人
帅根元自传
 
        帅根元,祖居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望马楼村,帅家下屋人,1930年六月生,毕业于望江中学,就读经馆两年,1950年参加地整队,后转为农村工作队,担任粮库保管员,被粮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51年调县粮食局农税股,同年调县文化馆分配到新坝文化站工作。1954年在安徽省文化干部训练班学习,1955年调县文教科望江曙光黄梅剧团任团长,同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错划右派。1978年平反,被安庆地区评为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望江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入党,退休后县文化局要求留守文化站。

       我出生于远近闻名的“梨园村”早在清光绪年间,徽剧名丑兼靠把武生帅普次,被选入徽班进京演出,名噪一时。抗日战争时,胞兄帅应元将村内青少年组织起来,学唱抗日歌曲和京剧表演,1940年,我以同等学历考上初中,业余也学唱京戏,年谨十岁的学生,我首次登台,饰《夜战马超》中的张飞;《文王访贤》中的武吉;《辕门斩子》中的木瓜;《小放牛》中的牧童等角色,当时掌声彩声此起彼伏,在农村可说是奇迹。1952年组织上根据我的爱好和特长调往新坝区文化站,负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更加坚定了我孜孜不倦,献身民间文化艺术的决心,当时文化站是一人一站,条件很苦,设备简陋,主要工作是走乡串村“一担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组织了檀祠、官庄、建坝、花园、八屋等十二个业余剧团,并在三门楼、陈家宕、新坝、虞龙村四处,设立了图书室。这年,新坝区首次举办规模较大的物资交流大会,我负责大会宣传工作,调动全区业余剧团,前后十五天,日夜为群众演出三十二场。还举办了图片、标本展览,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当年借群文工作的优势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机会,搜集了很多有关“望江挑花”、“望江印染”的实物,部份送往安徽省群艺馆,年终新坝文化站被评为模范文化站。

      1954年主管部门选送我到省文训班学习一年,正碰上华东戏曲会演,由陆洪非改编和严凤英、王少舫演出的“天仙配”安庆地区学员,每场都参加观摩,提出改进意见。在这期文训班中,我不分昼夜、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因为老师都是一些艺术家,收获很大。文训班结束后,我安排在望江文教科,从事戏改工作。1955年,任望江县曙光黄梅戏剧团团长。我首先是整理剧目,做到有戏可演,与老艺人共同研讨排演了“红梅阁”、“红楼梦”、“芳草碧血”、“十五贯”、“春风吹到诺敏河”、“海上渔歌”等各种类型的剧目三十二个;二是培养演员使后继有人。在剧团建立师徒合同制,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学员中除在《陈妙嫦》,《泪洒》、《双枪陆文龙》等剧中安排B角外,还让十几位学员试排《荔枝换桃》等大型剧目,给他们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1956年组织了为期三周的传统剧目上演周,邀请了著名的黄梅戏老艺人胡玉庭,龙坤玉等作黄梅戏传统剧目三十六本七十二折的示范演出。正当望江曙光黄梅戏剧团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得以发展和提高,在周围省市影响很大的关键时刻,突然睛天霹雳,反右斗争开始,我年仅二十七岁被划为右派,劳动教养一年,我为辛辛苦苦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付之一炬而伤心。然而我并没有消沉,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进取的机会。劳教和留场就业期间,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重视,在壬辰占农场,铜陵采矿分场,及普济圩农场均与反右前一些同行,组建了业余黄梅戏剧团,活跃了职工、劳教人员和劳改犯的业余文化生活,并给场群之间创造了和谐友好的关系。

      1978年我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首先考虑是怎样挽回我这失去工作的二十年,县领导本来安排我在县文化馆,由于我了解家乡许多民间艺术,必须搜集整理,失传是太可惜了,因此向领导要求回鸦滩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我认为民间的传统文化生命力最强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但普及提高传统艺术,首先是培养新人,1978年我在文化站举办了三期戏曲训练班,一期曲艺训练班,培养业余文艺骨干九十多人,输送专业团体二十三人。1985年和1986年兼任望江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师。我不辞辛苦,认真备课,提高了农村校园的音乐素质。在望江教委举办的中小学创作歌曲有奖赛中,获得演唱和创作奖,在写望江戏剧志期间,召集了全县的黄梅戏老艺人,抢救黄梅戏三十六本七十二折的传统声腔,给黄梅戏音乐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挖掘搜集了望江古老剧种《平安戏》的剧目和音乐资料。

       鸦滩地属香茗山和武昌湖之间,民间习俗、歌谣、故乡、偐语甚多,我所编辑的“望江民俗文化选”第一辑,现已出版。为首届望江雷池文化艺术节赶写的《鸦滩---艺术篇》一书,也在雷池艺术节期间出版。我被收入《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第四集51页》和《中华人物辞海》第293面。
“望江挑花“这一民间工艺,我是从1952年开始搜集,1979年当安徽省委宣传部长赖少其决定由省群艺馆张志同志负责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纱发扶手和靠垫,他在仓库中找出望江挑花的实物,因时隔二十多年,该工艺出自何处无法鉴别,张老走南闯北最后来到望江鸦滩,我将自己珍藏的实物、照片和文字资料拿出来,给与分析研究,并培同下乡观察,他发现农村田畈地岭的妇女们都戴着挑花头巾,如鱼得水,随即通过望江县委大量搜集整理,在鸦滩承制,接着第二次和2000年的第三次承制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沙发扶手,靠垫任务,均由鸦滩挑花女工完成。

        “望江挑花”收集整理,是我开始群文工作至右派改正后的工作。而传承提高,发展则是我退休后二十年来的收获。(这《传承人推存表》有详细记载)。目前已培训挑花女工三百七十四人,其中挑花能手五十四人。像我的侄媳二代传人,陈杏珍她不但熟练掌握了挑、钻、游、织、滚、包、敲、绣的各种针法,还能反挑顺看。当年她的织花就是我的老姐姐以瞎眼教亮眼传授的,现就业于望江惠龙挑花公司。而今望江发展挑花公司有四家。挑花合作社一个,其中“惠龙”挑花公司实力最强,投入资金240万元,其董事长兼挑花设计茹占群,在望江黄梅戏剧团是我的学生,后攻美术,属望江挑花二代传人。我的女儿帅兰新,负责该公司生产管理。我的孙女帅银波现在望江高中艺校学美术,将为该公司第三代图案设计。望江“润芳”挑花公司负责人王士福,是92观光年后我培训的二代传人。鸦滩“金百灵”挑花公司,由我负责设计和承制协办于2008年。鸦滩“华美”公司,目前正在鸦滩综合大市场,以徽式建筑,建挑花一条街,计划从纺纱、织布、挑花、印染、及提花等工艺打造出旅游、装饰、服饰等一条龙生产,以促外销。挑花合作社,位于望马楼村,望江挑花基地,也是我的故居。现合作社房屋已基本竣工。

        以上挑花公司和合作社如果全部运转,将会形成技工缺乏的矛盾,因此我于2009年,根据望江四中和鸦滩中心小学的要求,已将望江挑花引入校园。鸦滩各小学教师,按期到中心小学听课操作,回去后在美术课上传授给学生。望江四中成立了68人的挑花兴趣小组,我给学校写了校本教材《身边的挑花》。这些学校的老师学生及职工家属,目前已有48位熟练工投入承制产品。现在街道农村是以老带新的办法互相传授。我想只要设计出她们自己热爱的产品,而挑花工人工资可观,这个矛盾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通过七十年来的艺术生涯体会到:
      艺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艺术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加油站。
      艺术是活跃思想的航行灯。
      艺术是延年益寿的特效药。
     艺术是社交中的桥梁。艺术是个人消悲为乐的益友。
      因此我爱艺术。

















     
非遗传人传挑花(左一为望江挑花传人帅根)  摄影:鲍国华
85岁高龄的望江挑花传承人帅根元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
 

村头挑花乐(摄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挑花之乡——鸦滩镇) 摄影:鲍国华


农闲好挑花(摄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挑花之乡——鸦滩镇) 摄影:鲍国华
 
挑花老艺人 摄影:鲍国华
 
挑花文化进校园  摄影:鲍国华
 
传承非遗挑花 摄影:鲍国华
   
 
        在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一带,帅根元老人的声望极高,被人们尊称为“国宝”。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的传承人,今年85岁高龄的帅老依然十分忙碌:研究挑花文化、出版相关书籍、传授古老技艺。
 
       由于母亲去世较早,帅根元打小跟着姐姐一起长大。小时候,姐姐挑花,他在旁边看着,久而久之,他对挑花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从业至今。
 
       据帅根元介绍,望江挑花始于唐代,最早用于妇女的衣饰品。建国以来,望江挑花艺术品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不仅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装饰用品,还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外友人。2006年、2008年,望江挑花先后被列入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2荣膺安徽省“知名旅游商品”。
 
       “我们望江的挑花与其它地方的挑花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正反成趣’,无论从正面看还是反面看,图案都是一样的,这是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的挑花做不到的。”帅根元告诉记者,望江挑花的传统技法分挑、钻、游、织、滚、敲、包、绣8种,并有着“土、特、奇、古”的特点,古朴典雅、新颖别致,讨人喜爱。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望江挑花的许多古老工艺渐渐失传。目前,帅根元老人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找回那些失传的技艺,将望江挑花的文化传承下去。为此,他舍弃了与儿女生活在城里的舒适环境,住在鸦滩中学旁的一处简陋的小院里。
 
      一生的坚守,使得帅根元对望江挑花有着深厚的感情。帅老说,他目前正在整理、编纂《望江挑花》书籍,主要介绍望江挑花的历史、针法、故事、前景、继承等,今年有望出版。此外,他还坚持为当地一些挑花公司担任艺术顾问,而且拒收任何报酬……种种的举动,都是他在为传承望江挑花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