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百家论坛 > 网络评述

安庆日报6版:望江挑花一世抒情

发布时间:2015-07-22 10:02 来源:未知  编辑:望江挑花  浏览次数:    [ ]
作者:谭启迪 鲍国华 2014年3月3日 稿源:安庆日报6版 据资料记载,望江挑花又称十字花,属汉族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以合肥、芜湖、望江为盛。望江挑花本是当地民间敬神的敬褡,由村姑
  


     
 
作者:谭启迪  鲍国华   2014年3月3日   稿源:安庆日报6版
  
        据资料记载,望江挑花又称“十字花”,属汉族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以合肥、芜湖、望江为盛。望江挑花本是当地民间敬神的敬褡,由村姑用头发在土布上织绣而成。后经唐代诗人罗隐指点,望江挑花开始出现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图腾纹样、民风民俗等题材,融生活、艺术、实用于一体。望江挑花始于唐、兴于今,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成就,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85岁的的帅根元老人,作为挑花传承人他最大的心愿则是将挑花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挑钻游织千年情

  说到望江挑花,那就不得不提到挑花工艺的正统传承人帅根元,据悉他已经收了300多个徒弟。记者一行来到望江县鸦滩镇南环路4号拜见帅老。帅老今年已有85岁高龄,是望江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望江挑花的传承人。聊起自己钟爱的挑花艺术,老人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在帅根元的记忆中,那就是老辈们的头巾,小辈们的肚兜,农家汉子的汗巾,俊俏媳妇儿的围裙,那是普通人家世世代代的生活场景。“三尺担子六尺摆。”赞的正是望江人穿戴上挑花老布的精气神儿。他说,挑花工艺十分复杂,针法多变,但主要是挑、钻、游、织四种。挑花工匠们通常需要根据图纸和针法示意,用相应的色线,从布的中间向四周挑绣。挑花的过程,需要好眼神好记忆,因为错了一根线都要拆掉重来。挑花讲究正反成趣,挑针正面十字构图;反面一字构图,钻针正面为阳花,反面为阴花;游针正反面一模一样……"帅根元说。挑花工艺仅凭一根针、一绺线就在各式各样的搭配中实现了“游刃有余”,这门看似简单但又奥妙的民间艺术,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美的感觉和享受,才得以代代传承并不断。

  帅根元的话匣子从椅子上那块搭布说开,这块搭布上的图案曾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1952年,帅根元开始钟情于望江挑花。那些钻花头巾、围裙饭单、背包围巾提包,花中有花,正反成形,相映成趣,所绣图案看似笨拙实则清秀,帅根元从此迷上这门民间艺术。由他设计的挑花作品1979年、1982年、2000年三进人民大会堂,成为安徽厅的艺术饰品。

  期待传承新突破

  记者随后来到望江县惠龙挑花工艺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已有60多年历史的织布机,为示范古人怎样织布。做示范的大姐名叫程应霞,今年42岁,她专注地在织布机上操作着,手拉脚踏,重复着一千年以前古人的动作,举手投足间艺术味十足。织布机的旁边是个布架,一幅四凤朝阳图还未绣好,银针斜插在白布上,显得安静而祥和。

  挑花这项非遗项目在当地已做成产业,大大小小的挑花公司、农村合作社应运而生。沈国英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生产、销售,曾经打入家居市场,也多次走出县城参加各类展览,还建立了分公司,他们做的挑花台屏、抱枕、骨枕等,经外贸公司运作,销往了英国。不过,传承人们让挑花回归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并非一路绿灯。沈国英坦言,挑绣工年龄偏大、挑花工艺失传、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望江挑花的市场拓展。

  当地文化部门介绍,望江将建设“挑花一条街”。计划从纺纱、织布、挑花、印染等工艺入手,打造出旅游、装饰、服饰一条龙产业链,扶持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临别望江,记者想起了帅根元老宅子里挂的新图纸,不仅有图腾纹样、民风民俗,还有动漫玩偶、现代人物,那是帅根元孙女的作品,或许可以期望年轻一代为挑花带来新的突破,真正将这门千年工艺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